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馆内故事
  •   开馆时间:

  •   8:30-17:00(16:30停止入馆)

  •   春、秋季学期每周一及法定节假日当天闭馆

  •   寒暑假期间取消周一闭馆

  •   春节期间除夕、初一、初二闭馆


  •   预约电话:

  •   博物馆 0451-86281516

  •   航天馆 0451-86403118

手 泽 一 束

  一部《苏联百科词典》
  在哈工大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一部《苏联百科词典》。我校校友赵洵是这部词典的主译审。赵洵1931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进步同学的引导下,参与抗日活动。1934年,赵洵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满洲省委地下交通员。她为满洲省委传送情报、掩护同志,为抗联筹集经费、购买药品。后来,按照组织的指示,赵洵辗转北平、上海、山西、晋察冀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46
年,赵洵调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任教,后担任副校长,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黑龙江大学。赵洵是我国俄语教学和翻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多部译著,并为中苏友好事业做出了贡献。
西式座钟和旧皮箱
  一台西式座钟,一口斑驳的旧皮箱在哈工大博物馆里静静地诉说着我们对校友李庭魁烈士的怀念。那是李庭魁烈士的结婚纪念钟和他在哈工大读书时用过的皮箱。
  李庭魁烈士,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29年考入哈工大预科。“九一八”事变后,李庭魁积极参加反满抗日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李庭魁曾担任中共哈工大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由于叛徒的出卖,1937415日,李庭魁与其他几位同学同时被日伪当局逮捕,同年727日,李庭魁在哈尔滨太平桥英勇就义,年仅27岁。20115月,李庭魁烈士的遗骨迁入双城市烈士陵园。
  “最悲壮的新藏高原人力运输”中使用的物品和踏勘笔记
  光荣革命传统展厅的一个独立展柜里放着一支老式钢笔、一只掉了不少瓷的搪瓷茶杯、几沓发黄的手稿。这是校友刘宗唐在运送抗战物资的踏勘途中使用过的物品和写下的踏勘笔记。
  刘宗唐,北京通县人,毕业于哈工大桥梁工程专业。20世纪40年代初,刘宗唐作为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昆仑雪路的踏勘。当时,我国国际运输线被日本侵略军封锁,刘宗唐与驮运队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翻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把盟国援助的抗战物资运回中国。驮运前后延续了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新藏高原人力运输”。